大咖云集!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2-12-10

近年来,重症医学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的历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岭南地区重症医学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2022年12月1-4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第十五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国内225位重症领域的医学专家通过线上会议+VR展厅形式,进行了21个学术板块、近50个专题演讲,详尽地展示了重症医学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来自海内外近3000名重症医学同行带来一场丰厚的学术盛宴。

 

大会工分设了九个分会场,其中,12月4日上午第六个分会场以重症凝血为主题,由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重症学组”组长、南部战区总医院MICU主任医师、广州慈惠医院重症医学科特聘首席专家郭振辉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葛午平教授担任主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晓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文雄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周立新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苏磊教授、彭娜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振辉教授分别进行专题演讲,共同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医护人员解决急危重病人复杂凝血的问题和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全世界每年有600万人死于外伤,其中大多数为45岁以下人群,死亡原因中40%是由于创伤性凝血病所致。

 

马晓春教授介绍了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详细讲解了早期积极防治凝血病的技术要点,根据不同病因、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凝血监测治疗方案,快速纠正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李文雄教授以一例剖宫产术后因失血等原因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的案例,进行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的技术难点分享,并对术后出血的处理程序进行阐述。同时还建议在早期防治凝血病时,应为患者补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并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减轻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周立新教授通过如何把握凝血和出血之间的平衡,指出健康的人体中,出血和凝血间处于一个受严格控制的动态平衡,而由于致病因素和治疗药物的复杂性,从而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和出血情况同时存在。由此提出应适当对患者进行凝血管理评估和药物预防,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法,实施目标导向策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彭娜教授做了TTP样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思路分享,并详细介绍了TTP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早期应仔细辨别患者临床表现和潜在疾病基础,采取更合理的诊疗方案,达到更为精细化治疗的目的。

 

张振辉教授通过分享临床诊疗案例为大家介绍了ICU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早期积极和强化定向治疗可以阻止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纠正患者潜在的免疫缺陷和控制原发病,提高患者生存率。

 

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重症学组”组长郭振辉教授表示:严重创伤后出血与低体温、酸中毒构成“死亡三角”,是创伤后最突出的临床问题。因此,临床医生通过早期表现、早期诊断,进行早期处理,对预后改善至关重要。本次会议提到术后出血包括了外科出血和内科的消耗性与稀释性凝血障碍,其发病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相去甚远;强调不同凝血检测指标和临床处理反应,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外科出血抑或凝血功能障碍;并提出重症创伤患者出现凝血异常时,在补充凝血底物的共同基础处理外,外科出血应及时手术止血,适当的抗凝也是DIC消耗性凝血障碍治疗的一部分。此外,如何把握抗纤溶、控制血压、补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需要有凝血检测指标作为目标导向治疗,更是创伤、术后出血临床诊治的关键。

 

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学术会议,与会的专家教授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报告和临床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加深各地参会人员对重症医学的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重症医学的规范发展和诊治能力,让更多的重症病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