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多重耐药,拯救患者生命!慢重症感染与抗生素用药专家交流会在广州慈惠医院举办

发布日期:2023-05-24

为积极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一步提升岭南地区感染病诊疗能力,尤其是慢重症并发多重耐药菌严重感染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抗菌素合理应用,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诊治水平,2023年5月23日,“重症感染与抗生素用药——注射用硫酸粘菌素专家交流会”于广州慈惠医院顺利召开。

会议围绕中国多重耐药或泛耐药(MDR/XDR)菌感染临床救治相关热点问题,邀请来自省内呼吸病学和危急重症医学教授进行专题研讨和临床诊疗经验分享。会议开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本权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翃教授共同主持与致辞。

吴本权教授致辞

杨翃教授致辞

01 专家主题报告

会议首先由南部战区总医院郭振辉教授对多重耐药阴性菌感染治疗中的新策略进行专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指出目前从全球治疗领域来看,针对MDR/XDR革兰阴性耐药菌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临床病发率和病死率不断增加,探索新的治疗选择迫在眉睫


同时由于我国临床上大量慢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操作多、抗菌药物暴露等原因,存在较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多重耐药问题不仅仅是重症学科遇到的重大难题,同样也是多个临床科室目前所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


由高压氧救治、意识障碍促醒专家虞容豪教授牵头组建的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围绕脱机困难与意识障碍两大典型而突出慢重症,打造了“五位一体化”多学科会诊平台。该平台慢重症并发感染救治过程中,在专家组对病例充分讨论基础上,及时根据耐药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


此外,对于重症患者泛耐药(XDR)和多重耐药(MDR)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据MDR/XDR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显示,硫酸黏菌素与多粘菌素E甲磺酸剂型对MDR/XDR革兰氏阴性菌高度敏感,在治疗高死亡风险CRE感染上,采用粘菌素联合抗菌方案,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为抗耐药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02 临床感染案例分享

广州慈惠医院於晨主任分享了该院近期一例急性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心力衰竭、房颤、便血,并发肺炎、脓毒症及其成功抗感染的案例。

患者院外发病抢救后,为进一步救治和抗感染于4月7日转入广州慈惠医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患者规范化的慢重症管理及评估,营养支持和纤支镜引流、雾化祛痰。经救治,患者血压、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消化道出血情况较前改善。住院第六天,患者病情持续加重,白细胞、PCT及乳酸均较前进一步升高,应激明显,24h评估抗感染无效。参考既往病原培养和入院筛查结果,升级多粘菌素E联合用药抗感染救治后,患者器官功能逐渐改善,血糖稳定。72h后患者感染指标下降,应激缓解,19日停用升压药物,恢复康复及高压氧治疗。

於晨主任以实际案例展示了“五位一体化”平台,在患者入院后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用最佳抗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和用药时间等方面的规范化专业救治和康复特色与成效。

03 专家讨论环节

杨春华教授发言

张丰教授发言

林新锋教授发言

冯曙平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杨春华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丰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新锋教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冯曙平教授对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多学科协作,及时对MDR/XDR重症感染患者开展规范化预防控制与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表达了浓厚兴趣与高度赞同。同时,对CRO感染患者如何提高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热烈讨论。

各位专家在讨论环节对联合抗菌药物的治疗需要、用药时机、剂量的选择等临床情况进行了讨论。在目前临床感染治疗实践中,联合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确保对患者充足的覆盖面并提高临床疗效。然而,迫切需要随机临床试验以确定不同组合可能的获益。最重要的是,感染控制措施和快速诊断是防止多种耐药菌病原体在医疗保健环境中进一步播散以及优化早期抗菌治疗的基石。

04 大会总结

最后,吴本权教授总结发言,对广州慈惠医院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隔阂建立的“五位一体化”平台,多学科协作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予高度的评价;通过於晨主任的案例分享,医院能及时启动感染病例MDT模式,得益于“五位一体”慢重症管理专业平台的建立,期待能有更多的呼吸与重症医学同仁参与,合力推动岭南地区慢重症规范化管理建设。


吴教授还强调了MDR/XDR重症感染快速精准诊断尽早干预使用合适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对于慢重症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的同时,减少感染和抗生素的使用,使患者的治疗过程达到最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郭振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慢重症是重症救治的难点与痛点,此类病人由于长时间未能脱离ICU监护及器官功能支持,导致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通过两年慢重症管理实践,已探索出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慢重症综合评估流程,根据患者感染部位、程度、耐药性,能多学科同步进行救治,最大程度提高慢重症患者治愈率和改善预后。

此外,脓毒症后慢重症患者大都存在免疫抑制,这类患者面临着反复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极少。目前,治疗高死亡风险CRE感染,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及时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大会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