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出没,小心出血热!

发布日期:2023-10-30

秋冬季来临,很多人出行、秋游、露营等统统安排上,不过玩归玩,还是要警惕流行性出血热找上你!

 

1、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V)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3月,是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花费大、病死多。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该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急性肾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等,但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漏诊、误诊率较高,且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可达12%。

 

2、这么厉害的病毒从哪来?

 

鼠类为其主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染源。

 

黑线姬鼠为我省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它主要生活在山间地头;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它则主要生活在房屋及其周围。所以,无论你是田间劳作,还是林间游玩,或是回乡探亲,都不要和鼠或可能被其污染的餐具、食物等亲密接触,注意清洗及卫生。

 

3、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出血热不是流感那样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不会出现大范围聚集性感染。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类动物。传播方式主要包括:

 

接触传播:带病毒的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黏膜

消化道传播:带病毒的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被人食用

呼吸道传播: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螨虫传播:寄生在带病毒的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母婴传播: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4、易感人群

 

人群对汉坦病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极少有2次感染发病者。一般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率较高,这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

 

5、什么情况下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该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是4~45天,一般为1~2周,以2周多见。如果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后出现以下的症状和体征:

 

突然发热,体温急剧上升,多在39℃以上

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全身酸痛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三红),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睑、面部浮肿,呈酒醉貌

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

肾区叩击痛

请尽快去医院就诊,并且要毫无保留地告知医生哦!

 

6、预防措施

 

1)正确处理老鼠咬伤。出血热从感染到发病,可有7—14天的潜伏期;出血热疫苗从接种到产生抗体,大概需要2周的时间。因此,感染出血热后再注射出血热疫苗,难以起到防治出血热的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去医院规范处理伤口,观察两周,如果出现发热、感冒症状,及时医院就诊,尽最大努力把治疗关口前移。

2)防鼠灭鼠,采取堵鼠洞、放置老鼠夹、黏鼠板等方式来消灭老鼠;防鼠灭鼠时,要注意身着长袖长裤,不裸露脚趾,防止被鼠类咬伤感染。要注意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携带病毒的尘埃引起感染。

3)养成良好卫生和饮食习惯,室内杂物定期整理,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不给老鼠滋生、生存创造条件。被老鼠污染过的食物、水源均有传播出血热的可能,避免在不卫生的餐馆就餐,不吃容易被老鼠污染的食物、水或饮料。

4)遵守“三早一就”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就地治疗,因为出血热具有发病迅猛,重症患者死亡率高的特点,越早接受治疗,治疗难度就越低,患者预后也越好。

 

7、流行性出血热,能治好吗?

 

放心!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治!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的措施。出血热疫苗共接种三针,基础免疫为两针,于0天(第一天,当天)、14天(第15天)各注射1剂,基础免疫后一年加强一剂。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

 

接种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韵北路20号

咨询电话:020-8771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