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真的容易识别吗?

发布日期:2024-12-25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身体局部受压后,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发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只要给予足够压力,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压疮。


容易发生压疮的人有什么特点?


易发生压疮的人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运动功能减退的人,另一类是皮肤脆弱且容易受到压力的人。


压疮是由自身重量压迫的地方血流不畅引起的。最容易受到压力的区域是骨骼突出的地方,也就是说,当触摸身体表面时,会感觉到皮肤下的硬骨。例如,如果患者仰卧,它更有可能形成于患者的后脑勺、肩胛骨、骶骨(骨头从臀部中央伸出的地方)和脚后跟,如果患者侧卧,它更有可能形成在患者的肩膀、肘部、大腿根部和脚踝



压疮的症状有哪些?


压力从表层皮肤向深层肌肉传导有一个逐渐集中、放大的过程,肌肉等深层组织承受的压力最大,而肌肉对压力的耐受性相对更差,因而典型的压疮会首先出现深部组织坏死,一旦皮肤出现溃疡,压疮就已经很深,范围也很大了。


这就提醒了我们要注意压疮的一些早期症状:

  • I局部皮肤淤血,持续发红,压之不褪色,呈现为红斑,表皮完整,可伴有皮温升高、皮肤肿胀、粗糙,或伴有疼痛。及时解除压迫后可缓慢自行恢复。
  • II表皮及真皮部分丧失,表现为浅层开放性溃疡,溃疡创面干燥或潮红,组织尚有活性;或表现为完整或破裂的水疱、血清肿,脂肪层未暴露。
  • III皮肤损害累及表皮全层、深达皮下脂肪层,创面因组织缺血呈苍白色,周围肉芽水肿、渗液,可有腐肉,但不累及肌肉、肌腱及骨骼。因躯体各部位软组织分布量不同,在鼻梁、耳廓、头皮、关节突等缺乏厚皮下组织分布的区域出现的溃疡可能较浅。相比之下,软组织较多的的区域可发展为较深的压疮。
  • 皮肤损害已经涉及到肌肉、肌腱、韧带、软骨、骨骼、关节囊等。伤口表面可伴有腐肉、焦痂,可伴有窦道。若腐肉或焦痂将创面完全掩盖,则不可分期。
  • 不可分期全层组织损失,创面基底被腐肉(黄色、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或焦痂(褐色、棕色或黑色)覆盖。在清创显露出创面基底部之前,无法确定真正的深度,因此无法确定类别/阶段。
  • 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切造成的软组织损伤预计会演变成深部压疮,但尚未发生。受损的区域皮肤早期通常呈紫色、栗色或瘀斑,并可能出现出血性水泡、焦痂。受损软组织通常有水肿,温度较周围组织温暖或更冷。继续进展可短期内迅速出现深部压疮。

年轻人不是压疮的绝缘体


久病卧床的老年人确实是压疮的高发人群,但不是全部,其实在临床工作中,短时间卧床、坐轮椅或者佩戴支具时护理不当,各个年龄段的普通人同样也可能出现压疮。局部硬结或者局部红斑都可能是压疮的早期表现,这时还没有出现皮肤破溃,外观看起来还好,但皮肤里层可能已经有组织坏死了,需要认真对待。


减压、勤翻身是预防压疮的核心


控制压疮发生的关键是预防,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去除病因,对危重和长期卧床等易发生压疮的病人,要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清洁、勤整理、勤更换。具体如下: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鼓励和协助长期卧床的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


正确使用石膏、夹板、绷带:衬垫应平整、松紧适度、位置合适,尤其要注意骨骼突起部位的衬垫,应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的变化情况。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


保持皮肤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出汗、呕吐及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清洁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被服污染应及时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上;


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对易发生压疮的病人,要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加强有效翻身,避免长期受压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皮肤清洁时用温水进行清洗,切忌频繁擦洗会增加皮肤机械性损伤的危险。


4改善营养状况

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广州慈惠医院创面修复中心


广州慈惠医院创面修复中心集优秀的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脊柱微创外科及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外科专家团队,拥有成熟的创面修复技术和先进的创面修复理念,通过与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烧伤及创面修复团队深入合作,以及和我院康复治疗中心专业外科康复治疗师联合治疗,可为各种类型的急慢性创面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改变陈旧的伤口愈合理念及换药方法,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换药及治疗过程中痛楚,提高伤口治愈率和日常生活质量。

  • 复杂创面的修复如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慢性溃疡,放射性溃疡,窦道,压疮,骨、肌腱和钢板外露的创面);皮肤肿瘤溃烂创面的修复;
  • 皮肤缺损包括各种外伤性及医源性皮肤缺损,如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擦伤、刀砍伤、巨大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冷冻术后等;
  • 感染性伤口蜂窝组织炎、痈、坏死性筋膜炎、手术后切口感染不愈、创面脓毒症、创伤弧菌性肢体脓毒症、慢性肝病并发肢体感染等;
  • 烧伤相关性伤口烧伤后残余创面、疤痕溃疡、化学灼伤、电烧伤、放射性损伤、爆炸伤等;
  • 其他伤口各类术后切口的后续治疗,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肤癌性伤口、美容整形术后创面及伤口等。